張忠謀又是透過何種學習方式,始終引領公司走在產業尖端?
1. 有目標:一定要跟上「產業的發展」
張忠謀認為,無論身處哪一個行業,都應將「一定要能跟得上所屬行業的發展」,列為終身學習的長期目標;否則10到15年內,極可能就會面臨失業危機。
產業變動的快速,在科技、工程領域尤其明顯。張忠謀舉例,在他研究所剛畢業時,根本沒聽過「電晶體」(transistor);但幾年之後,它卻成為一種普遍的技術,「如果無法與時俱進,可能就只有失業的份。」
2. 有紀律:要每天花時間,將知識內化
對張忠謀而言,學習不是「消遣」,而是件「嚴肅的事」,所以必須持續地花時間,好將知識內化。
張忠謀每天至少花2到4小時閱讀。如果是讀客戶的資訊,他一定會記筆記,每個月或每兩周溫習一次,久而久之就會記住重點,連客戶都訝異,「你怎麼會知道這麼多?」。
如果是閱讀一般書籍,張忠謀也不會漫無目的地瀏覽。他會在一段時間內,大量、專注研讀某個領域,所以還曾針對「康熙皇朝」「全球經濟情勢」等主題發表感想。
3. 有計畫:打好基礎,結交專業人士
除了閱讀,張忠謀也喜歡從「人」的身上學習。他對歷史、經濟有興趣,所以也去結識這方面的專業友人,甚至邀請他們參與公司經營。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曼(Paul Krugman)來台,張忠謀是唯一與他對談的台灣經營者;產業經濟大師麥可‧波特(Michael Porter),也曾任台積電獨立董事。
不過張忠謀強調,「與專業人士交往前,自己要先打好基礎,不然談話很難出現交集。」所謂的「基礎」,除了專業知識,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19歲加入Google、25歲當CEO!回顧職涯,她發現這5件事最重要
1. 培養紀律感
費特米說,之所以她能在Google獲得職位,跟她的父母有很大的關係。他們是70年代時期的移民者,一路從伊朗到了美國,中間艱辛不為外人道,但正因如此,他們更強調子女的教育與自力更生的能力。
她跟她的兄弟姊妹被父母規定,每年夏天都必須額外補強數學跟科學教育,此外還得再打一份工。
強大的學習與謀生壓力,養成了她的紀律、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。這也為她的知識基模打下良好基礎,「所以當我們的朋友都還在做保母跟警衛時,我已經在一間公司裡,為律師做專利研究。」
2. 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
Google聚集了天底下頂尖的人才,在那裡除了有趣的工作之外,最棒的是可以遇見許多有趣的人。費特米在職涯中掌握住了幾位有影響力的女性前輩,包括跑腿工作平台TaskRabbit執行長Stacy Brown-Philpot、Weebly的財務長Kim Jabal,與臉書營運長雪瑞.桑德柏格(Sheryl Sandberg)。
人脈網絡也是她獲得Google工作的主要能力,當時的她為微軟服務、在過程中認識了一位Google的資深工作者,拿到入門門票。
「把握對的人,確實能夠擁有更多讓大家成功的機會,」她指出,當你認識愈多人,愈有機會從他們身上學習,並且更了解自己未來該往哪裡走。
3. 主動出擊、及時行動
她曾在面試時,被問到個人興趣是甚麼,她回答:「學習一切有趣的事物,以及在Google工作。」最終,她拿到這份夢幻的工作合約。
「我知道自己想要這份工作、也知道自己想盡可能學習所有的事,」當你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時,就要及時行動,朝目標義無反顧的前進
4. 仔細分析、謹慎行動
她在剛進Google工作時,就遇上艱鉅挑戰。公司要求她在兩周內想出一個打進非洲及東歐市場的方法。「我只有19歲,卻得面對這樣的難題。你不是去想辦法讓自己學懂游泳,就是等著溺斃。」
最後,費特米分析出問題所在,再利用公司有的數據與資源,找專家助她擬定相關策略。「凡事細心、小心以及謹慎,這最重要。只要你問得出正確的問題、找正確的人、開正確的會議,就可以用最少的時間,得出最接近正確的答案。」
5. 別讓自己限制自己
費特米用盡全力擠進Google大門、又在6年後離職自行創業,現在成為獲得千萬融資的創業家。現在Node也為年輕人敞開大門。「能限制你作夢、實現夢想的人,只有你自己,」她強調「別成為自己的絆腳石。」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